新闻动态
真空滤油机堵塞后该如何正确检查
真空滤油机堵塞后的检查需遵循“先看数据信号→再查易损部件→*后深查核心系统”的逻辑,精准定位堵塞位置(滤芯/管路/真空泵),避免盲目拆解,具体方法如下:
一、**步:通过运行数据初步判断堵塞方向(无需拆解,快速定位)
1.压力与流量信号判断
若进油压力骤升(超0.3MPa)、出油流量接近零:堵塞点在滤芯(粗滤/精滤),因杂质拦截导致油路不通,这是*常见情况(占比80%以上)。
若进油压力正常、真空度异常低(如<0.06MPa):堵塞点在真空泵入口管路或真空泵内部,杂质堵塞吸气通道,影响真空形成。
若进油/出油压力均正常,但滤油效率骤降(如脱水/除杂效果差):可能是真空罐内喷淋管堵塞,油液无法均匀雾化,导致脱气/过滤不充分。
2.温度与声音辅助判断
若某段管路无温度变化(与其他管路温差>10℃):该段管路堵塞,油液不流通导致热量无法传递(如管路弯折或内部杂质堆积)。
若电机异响(如“嗡嗡”声变大)、泵体发热异常:可能是泵入口堵塞,导致泵空转或负载过大。
二、第二步:拆解检查易损部件(优先查高频堵塞点)
按“滤芯→管路→真空系统”顺序拆解,优先排查易堵塞、易更换的部件,减少拆解成本。
(1)检查滤芯(*易堵塞,首查项)
1.关闭设备电源,关闭进/出油阀门,拆卸滤芯外壳(粗滤通常在进油口,精滤在粗滤后)。
2.观察滤芯外观:
若表面附着大量金属碎屑、纤维或油泥(肉眼可见):直接判定滤芯堵塞,需清洗或更换。
若滤芯变形、滤材破损:即使未明显堵塞,也需更换(破损后杂质会进入后续系统,引发二次堵塞)。
3.简易测试:用压缩空气(0.3MPa)从滤芯出油端向进油端吹气,若气流明显不畅(对比新滤芯),说明内部孔隙堵塞。
(2)检查管路(次之,占堵塞案例15%)
1.拆卸进油口到粗滤、粗滤到精滤、精滤到真空罐的关键管路(优先拆短管、直管,避免先拆弯管/复杂管路)。
2.排查方法:
用手电筒照射管路内壁,若可见杂质堆积或油泥附着:判定管路堵塞。
用干净铁丝(头部磨圆,避免划伤管路)伸入管路,若遇到明显阻力:说明内部有堵塞物(如大颗粒杂质、凝固油泥)。
对长管路:两端封堵一端,向另一端通入压缩空气(0.4MPa),若气流无法顺畅流出(或流出量明显小):判定堵塞。
(3)检查真空系统(*后查,占比5%)
1.检查真空泵入口管路:拆卸入口接头,用棉签擦拭内壁,若棉签上附着细小杂质、油泥:判定管路堵塞。
2.检查真空罐喷淋管:打开真空罐盖子,观察喷淋管小孔,若小孔被油泥堵塞(肉眼可见)或喷水/喷油不均匀:判定喷淋管堵塞。
3.检查真空泵进气阀:拆卸阀门,观察阀芯是否有杂质卡滞,若阀门开关不灵活:可能是阀芯堵塞,影响真空度。
三、第三步:排除误判(避免将“非堵塞问题”当作堵塞处理)
部分情况易被误判为堵塞,需额外排查:
若进油压力低、流量小:可能是进油阀未开足或储油桶油位过低,而非堵塞(堵塞通常伴随压力升高)。
若真空度低但管路无堵塞:可能是真空泵缺油或真空泵内部故障(如叶片磨损),而非堵塞。
若滤油效率差但无明显堵塞:可能是加热温度不足或真空系统泄漏,需先排查密封件(如真空罐密封圈)。
通过以上三步,可95%以上精准定位堵塞位置,为后续清理提供明确方向。若检查后仍无法确定堵塞点,建议联系设备厂家,提供压力、流量、真空度等运行数据,辅助远程判断。需要我帮你整理“堵塞检查步骤对照表”吗?
